学院新闻

【教育教学思想与综合改革大讨论】五育并举 五育融合 培养又红又专的时代新人

2024-05-28阅读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遵循。近年来,太阳集团见好就收9728一以贯之坚持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倡导“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找准五育支撑点,找准五育融合点,找准五育突破点,致力于构建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培养又红又专的时代新人。

一、以“德”立人,构建“三点融合”的德育体系

一是固根基,找准党建引领核心点。一流的党建引领一流的人才培养。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主线,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深入实施《“旗帜电气·堡垒电气”——高质量党建行动计划》,从政治理论学习、实践志愿服务、专业综合素养等方面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进行量化考核。内部聚焦“一院一品”“三个好”、样板党支部的选树与培育建设,外部与学生就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职业等单位进行党建、联建、共建,推动校企政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二是扬优势,筑牢党团共建支撑点。强化“工匠精神”“福大电气,顶天立地”文化的深化内化转化。推广“5个1”(一场专题学习、一次对标讨论、一次主题实践、一次主题发言和一次志愿服务)入脑入心沉浸式党(团)日活动模式,遴选优秀党员组建“青年讲师团”开展“微宣讲”。在“一‘马’当先”知识竞赛、“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什么”等主题征文活动中,早动员早组织早谋划,取得良好成效,在学校理工科学院位居榜首,凝心铸魂走深走实。

三是补短板,把握理论武装落脚点。扎实推进“青马工程”,打造“1+5”党建引领“五位一体”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读社,引领带动青年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生社区成立楼宇兼合党支部,处级干部、政工干部挂联学生社区楼宇总指导员、楼层指导员,主动融入片区“小生态”、社区“大生态”,用“润物细无声”的朴素话语实现“日用而不觉”的思想熏陶。在“微党课”发力,用“小人物、小事件”讲述“大道理、大变革”。

二、以“智”慧人,构建“三新融合”的智育体系

一是抓机制,打造智育培养新系统。扎实推进“学风建设年”建设,全面实施学风班风提升计划。实施新生入学教育与导行计划,抓早抓准,帮助新生建立自己的成长模式。坚持晨晚点和晚自习制度。加强对低年级学生晨晚点和晚自习督导。严格按照学校晚点制度进行晚点。认真落实辅导员查课、听课制度。形成了早抓、敢管、严纪三管齐下,课堂、宿舍、自习室三点一线,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员育人,学校、行业、企业三方融合,毕业、就业、升学三率齐抓的育人局面,打造“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二是强品牌,打造智育培养新体系。以“电气好青年”“最威班长”“最美宿舍”等为内部驱动力,以“冠生说道”“工匠讲坛”“校友来啦”等为外部推动力。深入开展课程学习竞赛、学涯规划沙龙和朋辈课堂,建立贯穿本硕博的“学科竞赛体系”,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建立涵盖学业问题诊断、帮扶方案制定、学习状态监督、学习效果反馈等环节的“一对一”“多对一”帮扶机制,扎实推进积欠学分“清零计划”,实现毕业生充分毕业、满意就业。

三是重协同,打造智育培养新生态。通过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科研导师、青年教师三方介入,激发学生的创新驱动力,以“跨时空对话”促进思想行动、专业学习、科研素养的共鸣共振,同时聘请行业模范、知名教授、退休教师等担任第二课堂导师,围绕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带领青年学生,以练就扎实专业、过硬本领、精益求精、开口能讲、问策能解、遇事能办“六大素质”为综合竞争力,以处理好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勤奋学习与努力工作、做好服务与增长才干、当好标杆与集体进步、坚持守正与大胆创新“五大关系”为核心竞争力,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智育生态。

三、以“体”育人,构建“三性融合”的体育体系

一是重谋划,提升以体育人整体性。学院体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七上八下”进甲过程,为扭转被动局面,变为主动出击。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把体育育人的“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任务单”变成“成绩单”。专门成立工作小组,提早谋划、提前部署,聘任教练选拔运动员,把“体育”当作新生开学第一课。秉承动员“早”、指导“精”、训练“实”、保障“细”的理念,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深的思考,将体育育人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科研、生活等各个方面,高位推动学院以体育人工作。

二是重研讨,提升以体育人系统性。不断深化“无体育,不电气”的精神内涵,致力于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再生的体育育人“电气模式”。针对体育育人工作,学院经常性地召开学习研讨会、赛前动员誓师会、赛后总结表彰会。深度挖掘体育“锦标育人”“思政育人”“传承育人”“牵引育人”“榜样育人”功能,强化功能发挥和精神浸润。发挥体育“锦标育人”功能,推动运动员们积极向上、奋勇拼搏;发挥体育“思政育人”功能,如“胜不骄,败不馁”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家国情怀等,是天然的思政课堂;发挥体育“传承育人”“牵引育人”功能,学院体育从夺冠到三连冠再到蝉联金满贯,从田径到羽毛球再到其他众多体育项目,牵引作用深深影响着体育发展的高度与深度;发挥体育“榜样育人”功能,榜样更具有带动力量,不仅在于体魄,还在于体育精神对青年人格的影响与塑造。这些功能发挥和精神浸润就是“无体育,不电气”精神的最好诠释。

三是重辐射,提升以体育人实效性。从挖掘体育育人的功能,到学院启动和广泛开展全院同学“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开展学院新生排球赛、新生篮球赛、拔河比赛、学院趣味运动会、研究生篮球嘉年华等活动,连续14年承办太阳成一二·九环校越野跑活动。多院联合举办运动会、校运会、群体振奋杯、省运会等各级各类赛事,贡献电气体育风采,创造优异体育成绩。2023年,学院在校运会实现首次蝉联金满贯!创造学院第一个四连冠!打破福大学生27年的跳高纪录!同时,近几年运动员们更是以除了体育好,还要学习成绩好,以保研、考研等高质量就业来展示体育育人的成果。

四、以“美”化人,构建“三有融合”的美育体系

一是重弱项,有计划涵养美育之人。整合校内外美育教育资源,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文化建设深度融合。针对工科学生相对审美欠缺、不善表达等情况,学院连续多年组织“最美宿舍”“电气圆桌会”,12·23荣耀电气等视觉美、语言美、文体美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参与美、感受美、发现美,从而追求美。

二是重时机,有组织浸润美育之心。注重分层分类,有组织地开展美育教育,实现“月月有活动,人人能参与”。在重要的时间节点、节假日等,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学生艺术审美体验。举办周年庆文艺晚会、合唱比赛、毕业晚会、迎新晚会等主题活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戏剧节、美育活动月、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通过高水平艺术展演提升学生审美品位和人文素养。鼓励同学们广泛参与“校园十大歌手大赛”、新生文艺汇演、校园文艺作品征集等展示评选活动,不断提升美育工作成效。

三是重载体,有成效追求美美之人。通过深入开展活动与积极引导学生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短视频比赛、文化艺术节等浸润培育学生心灵美、语言美、创意美、视觉美、文艺美的相关系列活动,推进美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扎实做好学院资助育人大会、心理生命守门员培训、敬老院献爱心、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等等,美不胜收。2023年65周年校庆,学院校友从“一支穿云箭”到“涓流福大,电耀中华”小额捐款,从65元到520万元,从1分钱到1个亿,这是校友的爱校情怀,更是真善美的生动写照。

五、以“劳”成人,构建“三抓融合”的劳育体系

一是重实践,抓劳育回归田间地头。把每周四下午设立为“劳动教育日”,每年的5月设立为“劳动教育月”,每年开展义务植树、义务宣讲、文艺下乡等劳动主题活动。建立福州风轻扬校外劳动育人实践基地、校内青马研读社和卫生包干区劳动实践基地,与学校后勤党委开展“四季知行说”劳育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义务劳动、志愿服务等劳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乡村社区、田间地头、农田地埂等开展志愿服务、劳动文化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劳动意识,丰富劳动体验。

二是重知识,抓劳育融合专业技能。构建一年级科研启蒙、二年级科研训练、三四年级学科竞赛的专业劳动技能培育体系,建立贯通本硕博的“学科竞赛体系”,打造“五位一体”的“三创”平台。开设“工匠讲坛”,并将其列入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定期邀请行业“劳模”进校园作宣讲。寒暑假,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社会实践队,坚持个人意愿与组织指导、呼应主题与找好点子、思想淬炼与理论宣讲、专业训练与实践锻炼、精心策划与总结提升、打造品牌与强化引领六个并重齐发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专业技能在祖国大地发光发热,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三是重长效,抓劳育养成精神传承。通过与行业、企业、乡村社区建立20余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专业教师四季不断档地带领学生开展“走进企业、走进一线、走向基层”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劳动技能,发挥多课堂协同育人优势,打通青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最后一公里”,让学生在劳动中体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劳动精神,帮助大学生增强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情感,树立积极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Baidu
sogou